第一部分 Java基础
第二部分 Java进阶

Java面向对象面试题

1、面向对象包括哪些特性,怎么理解的?

(1)封装:通常认为封装是把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绑定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接口。面向对象的本质就是将现实世界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闭的对象。我们在类中编写的方法就是对实现细节的一种封装;我们编写一个类就是对数据和数据操作的封装。可以说,封装就是隐藏一切可隐藏的东西,只向外界提供最简单的编程接口。

(2)继承:继承是从已有类得到继承信息创建新类的过程。提供继承信息的类被称为父类(超类、基类);得到继承信息的类被称为子类(派生类)。继承让变化中的软件系统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同时继承也是封装程序中可变因素的重要手段。

(3)多态: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子类型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不同的响应。简单的说就是用同样的对象引用调用同样的方法但是做了不同的事情。多态性分为编译时的多态性和运行时的多态性。如果将对象的方法视为对象向外界提供的服务,那么运行时的多态性可以解释为:当 A系统访问B系统提供的服务时,B 系统有多种提供服务的方式,但一切对 A 系统来说都是透明的。方法重载(overload)实现的是编译时的多态性(也称为前绑定),而方法重写(override)实现的是运行时的多态性(也称为后绑定)。运行时的多态是面向对象最精髓的东西,要实现多态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方法重写(子类继承父类并重写父类中已有的或抽象的方法);

第二:对象造型(用父类型引用指向子类型对象,这样同样的引用调用同样的方法就会根据子类对象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4)抽象:抽象是将一类对象的共同特征总结出来构造类的过程,包括数据抽象和行为抽象两方面。抽象只关注对象有哪些属性和行为,并不关注这些行为的细节是什么。

2、访问权限修饰符 public、private、protected, 以及不写(默认)时的区别?

修饰符

当前类

同包

子类

其他包

public

protected

×

默认(缺省)

×

×

private

×

×

×

3、Java中为什么要用 clone?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我们常常要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对象 A,在某一时刻 A 中已经包含了一些有效值,此时可能会需要一个和 A 完全相同新对象 B,并且此后对 B 任何改动都不会影响到 A 中的值,也就是说,A 与 B 是两个独立的对象,但 B 的初始值是由 A 对象确定的。在 Java 语言中,用简单的赋值语句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要满足这种需求虽然有很多途径,但clone()方法是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高效的手段。

● 说到对象的克隆,涉及到深克隆和浅克隆?

浅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新对象的属性和原来对象完全相同,对于非基本类型属性,仍指向原有属性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存地址。

深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属性中引用的其他对象也会被克隆,不再指向原有对象地址。

4、new一个对象的过程和clone一个对象的区别?

new 操作符的本意是分配内存。程序执行到 new 操作符时,首先去看 new 操作符后面的类型,因为知道了类型,才能知道要分配多大的内存空间。分配完内存之后,再调用构造函数,填充对象的各个域,这一步叫做对象的初始化,构造方法返回后,一个对象创建完毕,可以把他的引用(地址)发布到外部,在外部就可以使用这个引用操纵这个对象。

clone 在第一步是和 new 相似的,都是分配内存,调用 clone 方法时,分配的内存和原对象(即调用 clone 方法的对象)相同,然后再使用原对象中对应的各个域,填充新对象的域,填充完成之后,clon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相同的对象被创建,同样可以把这个新对象的引用发布到外部。

5、Java中实现多态的机制是什么?

Java中的多态靠的是父类或接口定义的引用变量可以指向子类或具体实现类的实例对象,而程序调用的方法在运行期才动态绑定,就是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实例对象的方法,也就是内存里正在运行的那个对象的方法,而不是引用变量的类型中定义的方法。

6、谈谈你对多态的理解?

多态就是指程序中定义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和通过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在编程时并不确定,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才确定,即一个引用变量到底会指向哪个类的实例对象,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到底是哪个类中实现的方法,必须在程序运行期间才能决定。因为在程序运行时才确定具体的类,这样,不用修改源代码,就可以让引用变量绑定到各种不同的对象上,从而导致该引用调用的具体方法随之改变,即不修改程序代码就可以改变程序运行时所绑定的具体代码,让程序可以选择多个运行状态,这就是多态性。

7、谈谈你对面向对象的理解?

所谓对象就是由一组数据结构和处理它们的方法组成的,重点“数据”包括对象的特性、状态等的静态信息;“方法” 也就是行为,包括该对象的对数据的操作、功能等能动信息。把相同行为的对象归纳为类,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象是类的具体。简单点说:对象就是类的实例。例如:小品演员就是一个类,赵本山就是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的目的:解决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多态和继承:

(1)封装(对应可扩展性):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和修改的访问级别。封装是通过访问控制符(public protected private)来实现。一个类就可看成一个封装。

(2)继承(重用性和扩展性):子类继承父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方法和属性。可以对父类方向进行覆盖(实现了多态)。但是继承破坏了封装,因为他是对子类开放的,修改父类会导致所有子类的改变,因此继承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只有明确的IS-A关系才能使用。继承要慎用,尽量优先使用组合。

(3)多态(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接口的不同实现方式即为多态。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刚才在封装提到,找到变化部分并封装起来,但是封装起来后,怎么适应接下来的变化?这正是接口的作用,接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不相关的类提供通用的处理服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比如鸟会飞,但是超人也会飞,通过飞这个接口,我们可以让鸟和超人,都实现这个接口。

面向对象编程(OOP)其实就是一种设计思想,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把每一部分都尽量当成一个对象来考虑,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